当前位置:首页 > > 群文研究
群文研究
大唐乾州文化元素——历史名人
发表时间:2018-10-19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三宰相四进士五御史
——唐末赵隐一家宦史
赵植,唐京兆奉天(今乾县)人,唐德宗建中(783),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举兵,拥太尉朱泚为帝。后朱泚攻占长安,唐德宗仓皇逃到奉天,因变乱突起,毫无准备,羽林军不能及时调集,朱泚攻打奉天县城,形势吃紧。赵植遂率家人奴客奋力据守,并贡献家财赏军,深的德宗嘉赏。
朱泚之乱平息后,咸宁郡王浑瑊荐推举做了推官,后又升迁为殿中侍御史。贞元元年(785),调任郑州刺史,郑华节度使李融奏兼副使。贞元十年(794),李融患病,赵植主持军府政务。大将宋朝宴领兵叛乱,赵植与监军率兵严阵以待,很快平息了叛乱。德宗下诏书嘉奖,并调入朝廷做了卫尉少卿,后有提升为尚书工部侍郎。贞元十七年(801)出任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、岭南东道节度观察使等。卒于任所。
赵 隐
赵隐,赵植之孙。父赵存约,唐文宗大和三年(829)为兴元从事。当时军队叛乱,存约与节度使李绛正宴会交谈,吏报:“新军叛乱,突然攻入府廨,请你们赶快隐避!”李绛正言说:“我是帅臣,怎能逃避?”他让存约立即遁避,赵存约慷慨地说:“你厚待于我,我岂能背恩以求苟免!”即欲率部分兵士抗拒叛贼,二人同被叛军杀害。
赵隐因父亲惨遭杀害,悲痛异常,闭门读书,不事科举。会昌年间(841~846),赵隐父亲的一位朋友官居显要,敦勉赵隐应试。宣宗大中三年(849),始应进士登第,历任郡守、尚书郎、给事中、河南尹,并先后担任户部、兵部侍郎,领盐铁转运使等。懿宗咸通末年,以本官平章事,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,进阶特进,加爵天水伯,食邑七百户。
赵隐性格宽和,与弟赵骘相处友善,孝敬母亲。幼时家贫,耕稼农桑,以奉养老母,从不连累亲戚。做了宰辅之后,也不以权位自高。每每退朝回到私第,换上便服,侍候母亲左右。僖宗乾符年间罢相,检校兵部尚书、润州刺史、浙西观察使等。后又调入朝廷做太常卿,转吏部尚书,累加尚书左仆射。光明年间卒。子光逢、光裔、光胤,皆历显位。
赵 骘
赵骘,唐京兆奉天人。赵隐之弟。以进士登第。唐玄宗大中(847~859)末年,与赵隐并践省阁。唐懿宗咸通(560~573)初年,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,转郎中,正拜中书舍人。咸通六年,权知贡举。七年,选士,多得名流,拜礼部侍郎、御史中丞,累迁华州御史、潼关防御、镇国军等使。
赵光逢 赵光裔 赵光胤
赵光逢,唐京兆奉天人。赵隐长子。唐僖宗乾符五年(878)登进士第,释褐凤翔推官。后调入朝廷为监察御史,丁父忧免。僖宗还京,授太常博士。历任礼部、司勋、吏部三员外郎,集贤殿学士,转礼部郎中。唐昭宗景福年间(892~893),以礼部郎中知制诰,寻召充翰林学士,正拜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、学士承旨,改任兵部侍郎、尚书左丞。乾宁三年(896)跟随唐昭宗到华州,官拜御史中丞,改礼部侍郎。
刘秀述废立之后,宰相崔胤与黄门争权,衣冠道丧。赵光逢移疾,退居洛阳,闭关达六七年之久,唐昭宗迁驻洛阳,重新任光逢做吏部侍郎,后又为左丞相,历太常卿。到唐王朝覆亡,累官至宰辅,封齐国公。当时人称他为“玉界尺”。
赵光裔,赵隐次子。唐僖宗光启三年(887)进士擢第。乾宁年间,累迁司勋郎中、弘文馆学士,改膳部郎中,知制诰,赐金紫之服。兄弟对掌内外制命,当时的人都认为很荣耀。刘季述废立之后,光逢回到洛阳,光裔游历江外避患。岭南刘隐以礼相待,奏为副使,便在岭外安家。
赵光胤,赵隐季子,唐昭宗大顺二年(891)进士登第。天佑初(904),累官至驾部郎中。唐覆亡后,在后梁官居显位,中兴用为宰辅。
忠勇报国 蒙冤遭斩
——唐弘农郡公刘世让
据新旧《唐书》、《纲鉴》、《通鉴》及《咸阳市志》等史料载:隋大业中(约617),乾籍注泔人刘世让乃一杰士,骁勇多谋,强悍善战。隋文帝升皇17年,领其弟刘宝入仕于隋为征士郎。高祖李渊建唐入长安后,乃率其部归唐拜为通议大夫。隋将唐弼残部佔据扶风一带,拒不投降,刘世让请缨平息,得敌将兵数千人,复授安定道总管。其后又率兵二万征西秦,被西秦薛将打败。刘世让与其弟刘宝被俘后,佯装投降而暗遣其弟入唐营,给秦王李世民传递情报,最终助李世民打败了西秦,官拜彭州刺史。高祖嘉其忠诚有功,赐宅一区,钱百万。不久,又奉命为陕西东道行军总管,率兵于夏县吕崇茂,败而被俘,在狱中闻知唐将怀恩有谋反意,便于伺机逃还中将此情告知了正要渡河去怀恩兵营的唐高祖。帝以其两次冒危告急之忠,加封弘农郡公。后又在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时,率骑一万,袭击欲援王世充的河北窦建德部,被任命为并州总管。统八旗守雁门。不仅在武州(山西繁县)几次击退了南寇突厥军,说退了前来劝降的处罗可汗,迫使突厥撤军北还。时有被扣敌营的鸿胪卿郑元寿逃回后,上奏世让忠贞勇敢之功,高祖下玺书褒美,赐良马一匹。后因恃功自傲,鄙视屯守并州的襄邑王李神符,被贬流放康州(今广东德庆),后得赦免授广州总管,在赴任前应诏献战略高明的“备边策”一份,被帝改遣北境马邑(山东朔县),升为经略使。突厥惧其威名,施以反间之计,言其于可汗通谋反唐,刘世让蒙冤遭斩,全家被囚。直到贞观初(628年),突厥降者说明实情,方平反昭雪,恢复忠名,妻子得封袭爵。
东征高丽建功 封邑薛录食采
——唐平阳郡公薛仁贵
据新旧《唐书》《通史》及方志载:薜仁贵(约645--742),绛州龙门人(山西河津),世以农耕为业,自幼英武,气度不凡,力大骁勇,机敏好武,素有亦胆报国之志。
唐太宗贞观19年(645),应征从戎 ,随唐将张士贵东征高丽。行至安东,唐先锋军郎将刘君昂被敌围困,军情危急。薜仁贵跃马,出手斩贼将,挂其首级于马鞍而回,贼众丧胆。御驾亲征的唐太宗,指挥大军东攻安市城,高丽统帅盖苏文遣高延寿、高惠真率兵25万援救安市,依山结营以拒唐师。太宗令四面围击,薜仁贵身著白衣,手持画戟,大呼猛冲,所向披攠 。 众将皆随其后,万军奔杀,势不可挡。 贼兵大溃,高延寿、高慧真率众投唐。太宗召薜仁贵赞道:“朕旧将皆老,不堪远征,每擢骁雄,不如卿。朕不喜得辽东,只喜能得爱卿。”言后即升其为游击将军、云泉府果毅、兼北门长士。后又生其为右领军中郎将。
唐高宗显庆二年(658),薛仁贵又率副将程明振再次征战高丽,破端城、横山、黑山,大获全胜。后又北击号称10万于众的突厥于天山。连发三箭射杀其三员小将,生擒敌首兄弟三人,敌军惊叫四散逃命。留下了“三箭定天山”的佳话。唐兵高唱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将士长歌入长安”凯旋而归。
高宗及佐政的武则天,为表彰具战功诏赐薛仁贵正二品平阳郡公,并封邑为奉天南之薛录,食邑2千户。今之薛录镇东西堡是他的封邑府第,大城门上分别雕有“唐授薛采”和“汉唐古镇”。薛宅为其家宅住处,薛梅坊是其花园,薛忤(“武”之谐音)为其游猎习武之地,盘州村为其家兵府役的营盘。高宗咸亨元年(670),薛仁贵因事被罢了官爵,流放数载,直到高宗上元年(674)方遇赦归京,因其旧功,复被启用,任瓜洲长史,又转封为右领军士、代州都督。此时,虽已年近70,仍英雄不减当年,亲率精兵打破突厥于云州,斩首级万于,俘虏2万兵将,夺回驼、马3万余。当年因年近伤风而病逝,赠左饶卫士大将军,幽州都督。官造灵舆诏令厚葬。
薛仁贵长子薛纳,字慎言,有父亲风范。初以父官拜城门郎,后迁蓝天县令,其后因履历战功,晋升为左羽卫林大将军,其父嚼为平阳郡主,仍食邑于奉天薛录。次子薛楚王,亦以其父功入仕为官。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、幽州大都督府长史,后因考核屡不称职而废官。
以智屡胜叛军 因功封邑奉天
——唐一品太尉马燧
马燧(约702—836),字洵美,据新旧《唐书》、《通史》。《纲鉴》及云志载,祖居河南郏城。其祖父马珉、父亲马季龙分别在武则天朝与虞宗朝身居要职。马燧自幼机敏,广涉群书,尤善兵法,有凌云大志。在与诸兄读书时,曾掩卷长叹:“天下有事,大丈夫当建功立业,以济四海,岂能矻矻为一儒哉!”
后随父居于幽州,应举做官,在俾光禄卿贾循帐下守范阳。玄宗天宝14年(755),安禄山造反,马遂率兵抵御,兵败西逃,后复返魏郡。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),泽路节度使李抱玉以马燧之大智,奏请其为赵城尉,其后又以智阻回纥大军之功,由左武卫兵曹晋升为太子通事舍人、著作郎、营田判官等职。随后,又升迁为秘书少监、殿中侍御史、郑州刺史、怀州刺史等职。任怀州刺史时,见农民土地荒芜,下令兴修水利,并劝农从事农桑,减其苛捐杂税,至秋末庄稼丰收,人民对其感激不尽。
代宗大历初年(768),突厥、吐蕃等大肆掠夺唐室,其兵逼近凤翔。代宗调马燧为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。马燧先在与吐蕃相连的峻苓通道上立石种树以阻敌军,后又在险要之处设置两门,沿线栽上篱橹设防。蕃兵刺探被擒后,惊惧而不敢再进。代宗升其为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、防御水击运使。
大历10年(755),汴州大将李灵耀反,马燧临危受命,于浚仪一带,大破李灵耀号称“饿狼军”的精锐部队八千余人。
唐德宗建中二年(781),田悦造反,时以官升兵部尚书的马燧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、神策军兵马使李晟等率军反击,斩贼万余,俘敌九百,得谷三石万斛,器甲战马万数。马燧尽其家财以赏三军将士,德宗得知,下旨嘉奖。
建中4年(783),朱泚造反,德宗落难龟城奉天,引发守城百日大战。时马遂引军返回太原,以防河北与中原之敌。派行军司马王权率兵五千赴奉天救难。又遣其子马彙率兵驻扎于京郊中渭桥,以防不测。举元元年(784)正月,德宗在奉天设宴庆功。赐马燧为从一品北平郡王,加检校司徒,并封邑于奉天之南,即今乾县之大马、小马、汉马、马相、马索、马兰寨及马林(连)、三马一带,号称“八马村”,食邑五千户。德宗还京后,又加马燧为奉诚军及晋绛慈隰节度,并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。
的总真元11年(795)8月,马燧病故,享年70岁。德宗令停止朝事4天以示哀悼,追封为正一品太尉,赐号庄武。
其子嗣居官者颇多。长子马彙,因救难之功,官拜五品正员;次子马畅,任鸿胪少卿,留京师,晚年随伯母迁居奉天之封邑,死后赠工部尚书;马畅子马继祖,4岁从奉天进宫入学,后官拜太子舍人、殿中少监。
县令杜闲勤政富民 诗圣杜甫启蒙奉天
杜闲,河南巩县人。系京兆名门、西晋名臣杜预之后裔,著作佐太郎大学士杜审言之次子,诗圣杜甫之父。其父杜审言在唐高宗朝与从祖兄杜易简同朝登进士第,少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等名标“文章四友”,其名在其他三人之上。
据《旧唐书·文苑》卷190、《新唐书·文艺》卷210诸史载,杜闲于唐开元盛世中(720),因政绩卓著,获得嘉奖,迁任奉天县令。他身处盛世,施才奉天、勤政富民、秉公弃私而声誉颇佳,受民拥戴。棋子杜甫十岁左右时曾随父母就学于奉天,而后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诗人。
窦女双烈方民仰慕 御笔诏载《四库全书》
——唐代守节烈女窦氏双英
据新旧《唐书》及《陕西通志·图志》等载:唐代宗永泰元年(763),京兆奉天窦村(今峰阳镇窦村),一日遭辟曲逼奸,有窦氏姊妹二人,姐姐十九岁,妹妹十六岁,出逃自匿于古崖一穴中。嫖贼顺迹追至谷边,欲施淫威。素知“男以守孝为德,女以守节为贞”的姐妹痛斥道:“我岂能受辱于贼!”便随身投红石沟丹崖自尽。接着妹妹也折足破面,跃而坠谷身亡。嫖贼惊其贞节,仓皇逃离。
闻报后,遂表窦氏二女为“双烈”,并诏其宗族,建祀祠于二女故里窦村。明孝宗弘治八年(1496),帝又以其贞烈之美德,命建新祠于乾州龟城东门外,每岁春秋享祀。乾民以其为范,祀祭千年不辍。县衙见二烈女,方民仰慕,常年追祭,其圣洁之德世代传承,便又移其祠于龟城东街豫备仓之后。
对于这一对乾民祭祀的贞女,陕西巡抚毕沅特记于《关中胜迹·图志》中,并奏进乾隆皇帝,御笔批录在《四库全书》中。
保德宗于奉天 守龟城建奇功
——唐德宗时的县尉主簿苏弁
据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及乾州、咸阳、武功志记,朱泚造反,唐德宗落难奉天,县令因事不在城中。叛军攻城,矢石如雨,百姓亡魂奔命,衙役魂飞欲遁。唯科考进士及第的县尉主簿苏弁(784)挺身制止。他用爱国尽忠的切切至理唤醒了衙役,安稳了百姓,激发了官民同生共死守龟城的风发之势。苏弁以扶危保城之殊功,受到德宗诏令嘉奖,并在文庙内建有一座名宦祠,内塑像祭祀建功龟城的名宦十人,苏弁乃是其中之一。嗣后,官拜大理寺直。
兴元元年(784年)朱泚兵败被杀,德宗返回长安。苏弁升为监察御史,后迁至户部仓部郎中,判度支事。后德宗在延英殿召见苏弁,授以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,位在郎中之上。苏弁通晓学术,吏事精明,为政宽、课税公平、缓征徭役,为百姓称道。贞元二年(786年),升为户部侍郎,判度支事,改太子詹事。后因事被弹劾,贬位汀州(福建长汀县)似乎参军。又因善政得民心复被起用为滁州(今安徽滁县)刺史,在任上去世。
兄弟竭资尽忠 子孙授袭封荫
——唐御史大夫王遐泰和四品亲卫王仲声
据《唐书》、《通史》及墓志铭等记,王遐泰、王仲声,唐开元末至德宗贞元三年(788),祖居并州(太原),世代农耕兼商。唐玄宗开元末,安禄山造反,兄弟俩不堪安兵缕缕掠夺抢劫,偕老幼族人,徙迁奉天县,置田建宅。天宝14年(755),安禄山叛军入长安,玄宗逃避于蜀地,肃宗落难于灵武。王遐泰、王仲声,竭尽资产,上进于危难中的唐肃宗。帝嘉其赤胆忠心,封王遐泰为三品御史大夫、王仲声为五品亲卫。
唐代宗广德年间党羌、回纥等臣附之国判唐饶边。朝廷连年征战,国库空虚,王仲声即于其子王斌倾家资而捐。帝感其对先帝之赤诚,对当朝之忠贞,升其为四品亲卫。
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),朱泚兵判,德宗西逃于奉天。泚兵攻城、矢石如雨,民间同仇敌忾,血捍龟城。时已67岁,全俸于奉天家宅养老的王仲声,先送子王斌入宫护驾,后又倾家资粟米上献于城,且从方民诸庄集粮以解兵饥。帝感激至极,故在贼兵败后,于奉天行宫的朝贺封赏中,赐其紫金服并准荫及子孙。玄宗贞元三年(787),年71岁的王仲声逝于私第,其夫人史氏亦缟服相随而去。此事惊动朝野,皇帝率百宫举哀,后与夫人厚礼合葬于龟城东南御道沟草谷村。
其子王斌三年服满如朝,皇帝以其护驾之功,诏袭父爵,官进四品上亲卫。史载,其后世官居郎中学士、太常博士、尚书、节度使者颇多。
长笛一声人倚楼
——唐武宗进士赵嘏
据《新唐书》《旧唐书》《陕西通志》等史料记载:祖籍奉天的唐武宗会昌4年(844)进士赵嘏,颖悟好学,才思敏捷,入仕渭南县尉,官虽小而文才绝伦。诗作隽美,文辞婉约。一生著述颇多,然传世者仅有《渭南文集》,其精美诗句感人肺腑。晚唐大诗人杜牧对其诗作赞不绝口,赞其“长笛一声人倚楼”的精句为绝美。从此世人敬呼赵嘏为“赵倚楼”。
文才武略 精忠报国
——唐正二品武将何仕举
何士举(783~841),字佐,唐京兆府奉天县(今乾县)周城府人,先祖何晏为三国时魏都尉关内侯后裔。其祖历代为将为相者颇多。其父何岩曾为唐大理寺评事,并以为政明敏,审断公允而颇有名气。。
何士举,自幼颖悟,生性仁厚,才兼文武,志比秋鸿,怀不器之量,负不羁之才。于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(805)二十二岁时由科举入仕,初为侍卫皇帝禁宫将士。唐宪宗李纯元和二年(808),决胜为左羽林正虞侯。掌管京城北衙禁军,督摄左右厢,飞骑仪仗。深得兵心,晋升为右神武军衙前将。元和五年(810)晋升为副将,长庆四年(824)穆宗在长安南郊行检阅礼,何仕举主持军务,军马整肃,官廷官员无不钦服,即升为正将。宝历元年(825),唐晋宗李湛即位后,遂拜三品大将军,兼兵马都知,训练王师。主练胆艺,军纪严明,每到之处,秋毫无犯。宝历三年(827)又率军为敬宗修筑庄陵,他知人善任,部署皆乐从其令,凡事做到尽善尽美,屡受嘉奖。文宗开成初年(约836),被文宗选为太子宾客。历五年(840)又升为右神武军通直大夫。以殊功获正二品上柱国。
唐武宗会昌元年(841)卒,享年58岁。会昌三年(843)其子何戬迁葬奉天周城府故里。
何仕举一生,少年出仕,一帆风顺,青云直上。宿卫宫廷达四十余载,先后历唐六代皇帝,皆受宠信,官至正二品,难能可贵。
来乾名人
杜 甫
杜甫:父杜闲曾为乾县县令病逝任终,少年杜甫也曾来乾。“诗圣”杜甫,字子美,自称少陵野老,祖籍襄阳,作品有《兵车行》、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、《春望》、《羌村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、《秋兴》等
狄 仁 杰
狄仁杰:字怀英,山西太原人,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的名臣。据《长安志图》载,在乾陵东乳峰西北脚下,司马道东侧,有狄仁杰以下六十朝臣的画像祠堂。祠殿遗址尚存,砖瓦残块俯拾皆是。1985年,修梯田时有破坏。据史料得知阁楼为长方形,做东向西,为庭院式建筑物,整体建设用墙隔成小间,白粉涂墙,每一小间画两个人。均在南壁,北壁书记其姓名事迹及赞语,取其面北朝见圣上之意。画像者系当时的著名艺人阎立本兄弟、尉迟乙僧等。
北宋元祐七年(1092)六月,奉天县(今乾县)县丞赵楷,为游师雄所绘的《乾陵图说》作说明。说云:“唐之诸帝,功烈如太宗明皇者,可谓成矣!宜其丘陇完固,及于无穷,今兵火之余,荒墟坏皿,瓦砾仅存,理亦宜也。独高宗武后之陵,崇丘磅礴,上诣青冥,双阕耸峙,丹青犹在,具岂造物者有以扶护而致然矣,抑亦穷匮国力,深规厚图、使人未易突击耶。转运游公,一日按部过乾陵,慨然兴叹,乃录高宗天后时六十人,重绘于陵所。期间忠良鲠骨、高才俊逸,如张说、苏颋、狄仁杰、娄师德、刘仁轨、唐休、宋景、李峤、贺知章、马周、李昭德、王琳、张仁厚、崔神庆、李务光、张柬之、魏元忠、陆元方、李怀远、毕诚景、杜景佺皆一代善士,固因当纪者。若夫武三思、韦巨源、崔湜、武承嗣、苏味道、封德彝之辈,回邪险妄、负国之谋而皆绘于壁,镌记于石,丹青可渝,而善恶之迹不可泯,珉石可磨,而劝诫之意不可泯,则斯名也,与其天地同于不朽哉!”
从以上记载看狄仁杰等六十朝臣,仅记有27人姓名,其中大多为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时代的朝臣,但也有个别为太宗李世民时的朝臣。
 
上一篇:水彩写生教程 果真是最美不过山水水墨画啊
下一篇:陕西日报:把文化办到群众心窝窝——咸阳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创新启示